- 媽米
- 94
- 經驗值
- 60
- 在線時間
- 5小時
- 昵稱
-
- 寶寶生日
- 0000-00-00
- 注冊時間
- 2011-3-7
- 帖子
- 22
- 閱讀權限
- 10
- 積分
- 65
- 精華
- 0
- UID
- 5641554
  
- 寶寶生日
- 0000-00-00
- 帖子
- 22
|
他們焚一柱香時,我們點一支煙。
他們遠眺星云推測著季節(jié),我們在電子記事簿里尋找下周二2小時的空擋時間。
他們下馬拈一支花,我們按喇叭。
他們在阡陌欣賞桑葉,我們每天匆忙地丟數(shù)粒桑納休入肚應對糖尿體質。
他們偶得文思,寫一首小詩打發(fā)人送去遠方的朋友,我們群發(fā)電子賀卡。
他們遞出門帖,每封都是親筆書寫,我們一個月印三盒名片,任它們漂流在城市的縫隙。
千萬年后,下一個達爾文出現(xiàn),他會不會重新劃分進化史,干脆就將“21世紀的我們”和“古人”當做兩代的人種?也許那時的教科書上會這么表述人類的發(fā)展特征:直立行走----采集火種----制造復雜工具----使用微博、平板電腦----基本放棄行走----
有個朋友將新生兒的趣致片段做成視頻放上微博。另一個朋友回復說,真可愛,先標記著,今天來不及了,下次再看!這只不過是個三分鐘的視頻,已夠資格成為現(xiàn)代人的閱讀偉業(yè),竟還像是往大部頭的名著里夾書簽,戀戀不舍呢。
我們的思維和閱讀逐漸以140個字為邊界,如果有圖我們連那140個字也要放棄,因為網(wǎng)絡時代人人相信“圖勝千言”;如果有一段影像,那它必然又超越圖片成為首選,無論它把想象的空間壓榨的多么窄仄可憐……我們嘰嘰喳喳,圍觀,被圍觀,在爭辯的名義下拌嘴,在幽默的名義下調侃,在構筑人脈的名義下讓自己的界面而不是生命貌似一派繁榮。
我那初為人父的朋友,如果他是古人----其實不用那么久遠,只需說若干個十年之前吧,如果他沒有DV和電腦,沒有帶攝像頭又能告訴上網(wǎng)的手機,“一無所有”的他,某天看到小二的憨態(tài),試圖爬上他的膝蓋又屢屢滑跌,他急于讓全世界分享,可那一瞬轉眼即逝。于是他畫幅小畫寫首小詩,也許他沒有詩情畫意的習慣?;蛟S他大聲呼叫妻子父母,眉飛色舞地向他們形容那一刻的逗趣,用了一個小時,絮絮叨叨說那一分鐘里呈現(xiàn)的可愛。
或許他不愛說話,只是在睡覺前,勤懇地寫下一篇辭藻并不華麗的日記,試圖描述那粉胖的小手的質感,這日記永遠沒人看見。更或許他不善表達,不訴說也不書寫,但這私有的、溫暖的一刻會陪伴他很久,某一天,在電影里,在書里,在他人的生活里,他被類似的溫暖所觸動。這珍貴的東西,就叫情懷。
情懷是暗涌的,醇厚的,是私我的,隱秘的,又是主觀的。羅嗦的,同現(xiàn)代社會的高速列車背道而馳的??沙3>褪沁@情懷誤打誤撞,成就了生活中地藝術和詩意。
太多的信息象流星雨迎頭砸來,我們只能直白一點,更直白一點。藝術和詩意,哦,不是不愛你們,可我們實在慢不下來。
|
|